3月26日金融一线消息,中国银行今日召开2024年业绩发布会。谈及新质生产力,中国银行副行长张小东表示,过去一年,中行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,通过“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十条”,优化金融供给结构,在产业升级、科技赋能、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。在产业升级赋能方面,聚焦先进制造、绿色转型、数字赋能,助力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贷款余额增长超29%,深度服务企业数字化升级。在培育新兴产业动能方面,构建“梯度培育+全周期服务”体系,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约2.47万亿元,增幅约26%。在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方面,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务,搭建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转化”全流程支撑体系。我们同步推进机制变革,首创新质生产力统计指标,设立专项经济资本配置通道,激发全行创新活力。
张小东指出,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重塑中国银行业务布局与服务模式。今年1月,我行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专项支持计划,覆盖上游算力基础设施、中游技术创新及下游场景应用,这一布局将纵深推进中国银行科技金融发展新格局。
“我们将以服务人工智能产业链为切入点,推动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和体制机制升级。通过建立“1+1+N”科技重大专项全周期赋能机制,为参与主体提供“定制化”“一站式”服务,支持“卡脖子”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,持续提升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服务能力;发挥国有大行平台优势,与企业共享全要素资源,推动“股、贷、债、保、租”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协同发力,护航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全过程;支持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,聚焦重点赛道,打造商投行一体化服务体系,促进技术攻关、场景应用与资本赋能。截至目前,中国银行已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达3,300亿元。未来,我行将根据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趋势,不断加强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客群的综合化金融服务,扎实推进5年人工智能产业链万亿专项综合金融支持计划落地,为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保障。”张小东说。

责任编辑:秦艺